背景:近日,廣東省發布首批城域物聯感知體系建設團體標準規范。該標準規范包含城域窄帶物聯感知體系建設導則、終端數據接入標準以及平臺數據匯聚接入、管理和共享標準(即“一導則四標準”),為挖掘、分析與利用城市物聯感知數據資源提供支撐,推動物聯感知建設運營體系升級完善。
評論:在城市智慧化建設改造中,物聯感知網絡建設覆蓋不足、缺乏統一的物聯感知平臺、應用系統間信息不共享、數據無法互通等問題時有存在,嚴重影響了智慧城市建設運營中物聯感知數據的管理、使用和共享。
廣東省發布的物聯感知體系建設團體標準規范,基于海珠區已落地的物聯感知體系建設項目編制,包括道路交通、文物古建、電動自行車違規入戶充電等六大“物聯網+”應用示范項目。標準規范的發布,改變物聯感知專網建設中信息孤島現狀,有效解決數據資源無法共享或難以共享的問題,為后續的城市物聯感知數據資源進一步挖掘、分析與利用提供支撐,是帶動區域內物聯網產業鏈集聚發展、助力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重要舉措。
筆者認為,依托此標準規范,相關部門要繼續加快物聯感知體系建設,逐步完善物聯感知平臺建設,挖掘物聯感知數據價值,提升城市治理數字化和智能化水平。同時加快推動團體標準上升轉化更高的層面,為我國在智慧城市建設領域走上標準化規范化的發展軌道提供新范式。在發展未來網絡、布局物聯產業方面,積極開放泛在感知、智慧物聯應用場景,構建“物聯、數聯、智聯”的區級物聯感知體系,帶動物聯網上下游企業聚集發展,推動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賦能新質生產力發展。